1884-1885清法基隆攻防戰

 

第一回合1884.8.5~10基隆艦岸砲戰登陸戰。

1884年法國總理茹費禮(Jules F.C.Ferry)派了兩支艦隊,分別是孤拔(Courbet)將軍的「東京()艦隊」與李士卑斯(Lespes)將軍的「中國()艦隊」,打算佔領海南與台灣,再消滅大清海軍。同時派陸軍攻取東京灣,然後由安南出兵直取雲貴,以迫使大清就範。到了六月,以上兩艦隊11艘軍艦再合併為「遠東艦隊」,統一由孤拔(晉升為海軍中將)率領,開始進犯中國東南沿海。

為了迫使中國()就範,法軍隨即準備攻打台灣,以奠定基礎與取得補給。71 5日,清廷緊急派直隸提督劉銘傳赴台駐守,劉銘傳獲晉巡撫銜,督辦台灣軍務,隨即冒雨搭船抵達基隆,以欺敵戰術(先宴請法使,表現出害怕,鬆懈法方警戒心)躲開了法軍的海上截擊,且調派南部營隊兵力北上協防。

83日傍晚,法軍的巡洋艦伏耳達號(Volta)LIMIER級巡洋艦,重1323噸,法軍旗艦,木殼巡洋艦。艦上裝備M1864式或M1866163mm炮一門,M1864式或M1867140mm炮四門。

開到基隆外海,以要求補給媒等為藉口欲強行進入,但被劉銘傳所拒,法軍提出最後通牒,聲稱5日下午8點前限守軍交出砲台。

 

18848月5,由於雙方談判破裂,法國,海軍中將孤拔(AnatoleCourbet)法國東京灣艦隊司令李士卑斯Lespes)率領三艘戰艦強攻基隆,正式揭開攻台戰事序幕。上午8時整,法軍先對基隆港東的砲台開火,

基隆炮陣地實力如下:

東岸大沙灣新砲台(Fort Neuf): 克魯伯後膛砲 5

東岸二沙灣小砲台(Fort Villars): 滑膛砲 3

西岸白米甕砲台(Fort Chinois): 滑膛砲 4

西岸仙洞砲台(Fort Lutin): 滑膛砲 3

 

法艦隊派三艘戰艦進攻戰力如下:

1.拉加利桑尼亞號(La Galissonniere)裝甲巡洋艦:4585噸。艦上裝備

239mm(9.4)6門,119mm(4.7)4門,99mm(3.9)6,以及1磅砲4

 

2.費勒斯號(Villars)巡洋艦:2363噸。艦上裝備M1870140mm(5.5)15門,37mm旋轉式機關砲68門。

3.Lutin號砲艦:火砲140mm(5.5)主砲4(待驗證)

 

 

法艦隊採取的策略是以拉加利桑尼亞號(La Galissonniere)裝甲巡洋艦攻擊西岸的白米甕砲台和仙洞砲台,以費勒斯號(Villars)巡洋艦:攻擊大沙灣砲台,以Lutin號砲艦:攻擊二沙灣砲台。兩方相較下大清基隆守軍的火力比法艦少多了。

 

大沙灣火砲維克魯伯砲型式較新威力較強還擊時數發擊中法艦,但法艦火力猛烈,擊毀守軍砲座。10時許法軍派遣陸戰隊約400名由二沙灣登陸,午後再派水雷分隊徹底破壞佔領區內的砲台設施。各砲部隊被迫撤退至二線,官兵傷亡60餘人。第二日法軍派遣陸戰隊攻入基隆市街時卻中清軍福甯鎮總兵曹志忠的埋伏,雙方展開激烈槍戰後法軍敗退回艦。李士卑斯只好率領艦隊暫撤基隆海域。 法軍第一次的登陸戰遂告失敗,這期間雙方陣亡合計達百餘人。之後法艦隊對台灣展開海上封鎖。但由於兵力有限受阻的以國外商、貨輪為主,大清的官兵仍可以小船滲透方式進入台灣。

 

816,法國上下議會通過增援軍費,並向中國正式宣戰。

823-26,法軍在福州之戰,法軍大勝,清國「閩海艦隊」幾乎全敗。

826,清國亦向法國正式宣戰。

 

2.第二回合1884.8 29~10.5艦岸砲戰登陸戰

8293031,法艦再次砲擊基隆,基隆守軍亦開砲還擊。

101日,法軍在孤拔親自指揮下,於今日仙洞一處海岸登陸成功,守軍蘇得勝、章高元與曹志中等人極力抵抗後,轉進第二線。雙方血戰數日,死傷合計超過420(清國佔大多數約400)

104日,法軍又攻破大沙灣,基隆市區終告淪陷。

清軍退到月眉山與獅球嶺一帶據山險防守。法軍登陸後沒多久,開始水土不服,此時幸有霧峰林家人—團練林朝棟,率領義勇軍北上助陣,幫助曹志忠部將暫時擊退法軍。(今日,在獅球嶺有尚有『朝棟社區』就是紀念當時的義勇軍。)

3. 1885.3-清法陸上作戰

1126,英國禁止法艦在香港裝煤與修理,以報復法國封鎖台灣期間所帶來的巨大損失。

西元1885125日,這個月清軍已陸續增援一萬兵力駐守基隆與淡水。法軍非洲外籍兵團援軍亦已到達,法軍攻到月眉山,但因天候不佳,並未能攻下。

 

34日至7日,法援軍再次加入戰鬥,雙方大戰三個晝夜,法軍才攻下月眉山。但是,戰役之激烈,前所未有,清軍陣亡達1500,法軍則死傷200人(戰後屍骸都葬在今大水窟處)。這是法軍最大的一次傷亡, 死傷率甚至比歐戰的死傷率更高。法軍攻下月眉山後,又受制於暖暖的義勇軍。於是始終無法渡過基隆河。

39日,孤拔將軍眼見攻台不易,法政府壓力亦大增,就決定轉向澎湖,並且順利於月底攻佔。而諒山之役,馮子才大敗法軍,在基隆的法軍遂準備棄守基隆。

 

4、法軍撤台

西元1885331,法國總理內閣總辭。

44,中法議和,正式停戰。大清堅守住台灣的領土但放棄堆越南的宗主權。但直到6月法軍才完全退出基隆,這期間仍發生多次零星的衝突與戰鬥。

611日傍晚,孤拔將軍亦因為水土不服,積勞成疾而病逝在澎湖,客死他鄉。不久遺體由Bayard號戰艦運回法國故鄉。

 

巴雅號(Bayard):該艦是法國巴雅級鐵甲艦的首艦,重5915噸。艦上裝備M1870239mm炮四門,193mm炮兩門,140mm炮六門,3磅炮四門,1磅炮十二門以及兩具356mm魚雷發射管。

 

1885621,法艦鳴禮炮21,正式降下法國國旗,離開基隆。總共佔領基隆港澳地區9個月又17天。

5.感想:

(1)法軍具艦隊現代化火砲之優勢,因此在摧毀基隆岸砲後就容易登陸。但登陸部

   隊深入艦砲無法支援之地區後就遭遇清軍強勁的反擊,無法再深入進攻台北

   達成其攻克台灣首府之戰略目標。

(2)基隆之守軍甚多參與剿太平軍作戰,戰場經驗多、戰鬥力強,基隆港澳為峻

   山環繞,法軍進入山區重砲無法同行,火力無法發揮遂陷入困境,至

   其離去其進攻部隊尚無法攻克暖暖橫渡基隆河,故其佔領範圍約為港澳水線

   以後15公里以內之區域。

(3)霧峰林家人—團練林朝棟,自費率領家鄉族人組義勇軍增援基隆守軍,協助清軍穩住陣線擊退法軍突進,成效極為卓著其忠義豪情事蹟令人激賞。

 

 

拉加利桑尼亞號(La Galissonniere)


 
 Lutin號砲艦:火砲140mm(5.5)主砲4(待驗證)
      

向岸轟擊中的Lutin號炮艦

 
    登陸的法國非洲軍團服裝配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den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